江南体育在汕头南澳海域,由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建设运营的35台7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迎风矗立,巨大的桨叶缓缓转动,将阵阵海风转化为绿色电力。
这是汕头于2021年建成投产的首个海上风电项目,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安全运行超700天,累计突破发电14亿千瓦时,与传统燃煤火电机组相比,可节约标煤48.8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1.70万吨。
向海图强、向海而兴,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近年来,作为全国五大海上风电基地——粤东基地的主阵地,汕头把握时代机遇江南体育,把发展海上风电产业作为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格局的重中之重,谋划打造海上风电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经过数年发展,汕头海上风电产业从零开始、从弱变强,不断开拓创新、勇破纪录,跑出了发展加速度,在业内崭露头角,吸引了一批龙头企业闻“风”而至。11月29日至30日,汕头又迎来一场风电盛会——风电技术创新发展论坛暨2023国际海上风电技术创新大会召开,吸引了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行业人士齐聚汕头,共探全球海上风电发展技术升级路径。
南海之滨的汕头,何以能吸引世界的目光?汕头建设国际风电创新港,剑指成为国家海上风电产业根据地、国际海上风电创新策源地,又有何底气?回顾汕头海上风电发展这几年,答案呼之欲出。
提起风力发电,汕头人并不陌生。早在1988年,汕头南澳县就开始建设陆上风力发电场,被海内外誉为中国风电开发的先锋;2010年,国内最大型风电柔性直流输电工程落户南澳岛,为我国新能源开发发挥了重要示范作用。
这都要归功于汕头优越的地理位置:地处北回归线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公里海岛岸线,风力资源丰富。但风电要从陆上向海上跨越,并非易事。2017年,国内海上风电制造龙头企业——上海电气风电集团(下称“电气风电”)率先落户汕头,由此拉开了汕头发展海上风电产业的序幕。
得益于龙头企业的助力,多个海上风电纪录在汕头诞生——2019年,亚洲最大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汕头海上风电智能制造基地投产;2021年,基地又下线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再次刷新亚洲纪录;2022年,11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汕头实现并网发电,标志着中国海上风电正式进入11兆瓦时代;2023年6月,电气风电自主开发的海神平台16+兆瓦全海域平台机组在汕头基地组装下线,是当时全球已中标最大单机容量、最大风轮直径机组……
每一次刷新纪录,都是汕头海上风电产业发展蹄疾步稳的生动注脚。渐渐地,越来越多龙头企业将目光投向汕头,包括生产机舱罩、塔筒、柔性支流设备在内的海上风电产业链上下游多家企业陆续抢滩汕头,为“汕头制造”在海上风电行业打响了名气。
在采访交流过程中,企业也表达了落子汕头的主要原因。首先是风能资源优势,汕头地处我国台湾海峡喇叭口西南端,海域风速可达9—10米/秒,年有效平均利用小时数在3800小时以上,属海上一类风电场。其次是政策优势,《广东省海上风电发展规划(2017—2030)》在汕头布局共3535万千瓦风电规划装机容量,约占全省规划装机容量的53%,占整个粤东区域的60%以上,规划场址水深50米以内,具备施工成本较低、可连片开发等独特优势,是全省能够率先实现海上风电平价上网的地区。不少业内人士也认证,汕头得天独厚的风能资源,发展海上风电产业前景广阔,可谓是真正站在了“风口”上。
风从海上来,发力正当时。乘“风”而起的汕头,截至目前已建成装机容量为24.5万千瓦的大唐南澳勒门I海上风电项目,预计今年全年发电量可达8.5亿千瓦时。华能汕头公司投建的勒门(二)海上风电项目装机容量正进行风机吊装,朝着今年底60万千瓦装机全容量并网的目标迈进。大唐汕头新能源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娄淑军告诉记者,得益于汕头对海上风电的重视,大唐南澳项目跑出了“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的速度。目前,南澳勒门I项目海上风电扩建项目已获核准,公司也在积极探索“海上风电+氢能”“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模式。
诚然,汕头发展海上风电形势良好。但事实上,面对日渐“拥挤”的新能源赛道,汕头海上风电产业仍面临着起步晚、电价降低、军事航道限制等影响。要想在激烈的市场中实现突围,就必须有制胜的“法宝”。
近两年,汕头海上风电开始将目光往国际和创新迈出探索步伐。2021年以来,汕头建立了海上风电开发和产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的海上风电开发和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各项工作,编制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海上风电项目开发建设。2021年11月,汕头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首次亮出国际风电创新港的概念。彼时,放眼全国各大海上风电基地,还未曾有风电创新港的说法。汕头以此作为发展海上风电的目标,打造汕头风电母港。当地主官及各有关部门多次赴先进地区考察调研学习,推进海上风电规划及产业链招商引资。
从区位优势看,汕头作为经济特区和国家一类口岸,与全球57个国家和地区的268个城市有贸易往来,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从人文优势看,汕头是全国著名侨乡,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助于开拓风电领域国际合作。建设海上风电母港,将有助于为海上风电施工、建设、运维、堆存、进出口提供基础保障,可使汕头成为覆盖粤东200公里范围的运维基地,覆盖东南亚地区2000公里范围的施工建设基地以及辐射全球的装备及服务出口基地。
敢于推陈出新,巧于出奇制胜。很快,喜讯传来——2022年1月,《“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等国家规划指出,我国“十四五”期间将积极推动东南沿海地区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重点布局建设山东半岛、长三角、闽南、粤东、北部湾五大海上风电基地集群。汕头位于粤东核心区域,正是打造粤东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的主力军。2022年5月,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支持汕头建设国际风电创新港。2023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支持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为汕头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指明方向。
目标既定,加倍奋进。“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在汕头海上风电建设上得以体现。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表示:“发展海上风电是加快汕头经济发展的最佳机遇。”
近年来,汕头市高起点、前瞻性地在濠江区规划建设4200亩海上风电创新产业园,作为汕头市发展海上风电的主要承接平台,各产业项目陆续入驻,掀起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新热潮。
今年2月,汕头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产业项目开工签约大会在濠江区海上风电创新产业园举行,共有5个项目签约、8个项目开工。由15家全球海上风电产业链龙头企业共同发起的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联合体宣告成立,打响了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第一枪。其中江南体育,全球首个集研发设计、工艺流程江南体育、生产制造、检测认证“四个一体化”的全产业链风电产业集群项目备受关注。
“四个一体化”项目简言之,就是在一个产业园区内聚集了风电整机、叶片、齿轮箱、发电机、轴承等全产业链制造企业,以及检验检测实验室和大型科研装置的完整产业链,将不同厂家之间变为类似一家工厂的上下游“车间”,使从零部件生产到最终整机产品交付和检测形成一体化整合,实现上下游供应链环节之间紧密衔接。
如此设计的优势也显而易见。据项目方介绍,该项目将极大降低成本,生产效率也将提升3倍;园区用地面积与同等产能规模园区相比减少了75%,将成为国内外集约节约的典范。
“四个一体化”项目是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汕头打造世界级风电产业集群的核心内容。汕头希望将其打造为中国风电产业集群的一个样板,使汕头逐渐成为国际风电领域里新产品、新技术的策源地和发祥地。
记者获悉,目前该项目已聚集了金风科技、德力佳、中车永济电机、中材科技等全球海上风电价值链龙头企业。其中,德力佳和洛阳轴承生产基地的落户,填补了广东省在大型齿轮箱和重载轴承产业链上的空白,实现了广东省风电产业的补链、强链。
经过数月紧锣密鼓地施工,11月30日,“四个一体化”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厂房在2023国际海上风电技术创新大会上举行交接仪式。据悉,今年底,金风科技18兆瓦级机组将成为“四个一体化”产业基地内下线的首个产品,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风电机组。
要想成为国际海上风电创新策源地,创新实力不容忽视,汕头有何科研基础和实力?作为粤东地区科教中心,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等具有相当科研能力的高校,可以为海上风电建设提供充足的科研力量支撑,汕头也支持高等及职业院校围绕风电新能源产业调整专业设置,加强学科建设。
在科技的推动下,风电技术和产品不断升级和完善,风电行业需要的技术人才将会更加多元化和专业化。考虑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汕头正谋划海上风电职业培训中心项目,目前已完成选址。该项目包括全球风能组织(GWO)安全技能培训中心和机组运维实操技能培训中心两期工程,覆盖海上风电的行业技能需求,建成后将有效满足建设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的人才需求。
随着我国风电研发水平逐渐进入技术“无人区”,新的设计方法理论需要试验研究,超大型机组样机和轴承、齿轮箱、叶片等大部件需要更加全面充分的地面试验验证。由广东电网公司和电气风电投资建设的广东省风电临海试验基地,其中电气风电段已投产两个机位,另有两个机位正加紧施工中,可为24兆瓦的大型海上风电机组提供认证检测及并网试验等服务,是全国乃至世界单机测试容量最大的陆上试验基地,解决了我国大兆瓦风机研发测试难的问题。由鉴衡认证建设的超大型风电机组动力学与电气特性研究测试实验室,建成后将成为国际最大、全球领先的海上风电机组地面传动系统试验研究平台,在超大型风电机组的设计校核、可靠性评估、创新技术验证等发展方向上发挥强大的引领优势,为风电机组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助力中国风电在风电机组设计制造、测试认证、运行维护等领域实现领跑,为全球风电行业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综上所述,一支汕头海上风电“梦之队”正冉冉升起,将为汕头打造国际风电创新港提供坚实的科研人才储备支撑和创新研发的平台支持。
广褒无垠的大海,充满着无限的可能。依托风能优势,汕头正在孕育一个产业链龙头企业聚集、上下游产业体系健全、创新能力和创新要素完善、公共基础设施齐备、国际化程度高、综合竞争力强的世界级的风电产业集群——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致力于打造一座服务全球的海上风电产业新城。
“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建成后,将为中国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制造强国树立标杆提供‘汕头经验’,成为国家海上风电产业的根据地和国际海上风电创新的策源地。”汕头市海上风电专班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11月29日到30日,由汕头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和全球风能理事会主办的汕头国际海上风电技术创新大会如期举行。
本次大会以“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构建全球稳定供应链”为主题,邀请中国、丹麦、荷兰、挪威、西班牙江南体育、英国、东盟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国际组织代表、外交使节,以及数名院士专家和企业高管齐聚汕头。围绕当前全球海上风电发展的热点,共探技术升级新路径,凝聚国际合作新共识,推动全球风电产业发展迈向新高度,更好地支撑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实现能源转型。
记者从主办方处了解到,大会期间将举办一场主论坛以及多场专题技术论坛、发布会、国际交流活动等。其中,主论坛对话环节邀请参与汕头风电项目开发和基地建设的龙头企业代表,围绕深远海、融合协同、持续降本、技术创新等话题展开讨论,探寻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并促进区域能源转型的新路径。
技术论坛上,专家们将就降低海上风电场建设和运行成本的技术解决方案江南体育,发展培育壮大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集群的新思路,推动风能、氢能、储能等多种能源、资源集成海洋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等“碰撞思想”。同时,分享以海洋可再生能源与海洋经济协同发展实践案例,促进产业协调发展,激发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为深化国际合作,大会特别设置了国际合作论坛,邀请英国、越南、印尼、泰国、荷兰、挪威以及全球风能理事会、能源基金会等国际组织,介绍国际风电发展经验。邀请大唐国际、通用技术集团、金风国际、电气风电、国际工程等知名的风电开发、制造与工程企业介绍自身走向海外市场的经验。
“本次大会聚集全球顶尖的专家资源和企业资源,必将推动全球风电发展迈向新高度。”华润新能源(汕头)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小溪对本次大会充满期待。
大唐汕头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娄淑军表示,汕头国际海上风电技术创新大会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全球海上风电技术的信息平台。大会的举办展现了汕头开放包容的姿态,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投资汕头海上风电产业,特别是能引导企业在装备制造、运维、融合发展产业等方面进行更广泛深入的交流合作。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华南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全景认为,汕头具有侨乡优势,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的浪潮下,汕头将以侨为桥,依托国际风电创新港,将汕头风电产业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他表示,电气风电将以此次风电大会为契机,持续引进风电全产业链的龙头企业落户汕头,纵向将风电产业链做大做强,横向引进新能源产业链。同时,也积极促进风电母港的建设,使汕头海上风电母港具备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助推汕头海上风电走得出去、走得更稳、走得更远。